首頁 > 新聞中心 > 南陽要聞

南陽:全力防汛搶險 守護群眾平安

發(fā)布時間:2024-07-17來源:南陽日報

分享:

汛情就是命令,責任重于泰山。

受強對流天氣影響,我市遭遇連續(xù)強降雨天氣,打破今年河南最強暴雨紀錄,防汛形勢十分嚴峻。7月16日,河南省防汛抗旱指揮部決定針對南陽市啟動防汛Ⅰ級應急響應。我市堅決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防災減災救災的重要論述重要指示,認真落實省委、省政府部署要求,做到守土有責、守土盡責,大員上陣、靠前指揮,全員出動、壓在一線,保護好人民群眾生命安全。全市上下攜手同心,公安、消防、水利、電力等部門,與風雨搏擊、與險情賽跑,戰(zhàn)斗在最前沿;河南武警、消防等聞“汛”而動,兄弟地市迅速響應,紛紛馳援南陽……眾志成城,共御風雨。

汛情緊急,考驗擔當;奮戰(zhàn)一線,見證初心。全市廣大黨員干部把確保群眾生命安全放在首位,充分發(fā)揮先鋒模范作用,挑重擔、當先鋒、打頭陣,帶領群眾筑起最強防線,讓黨旗始終在防汛一線高高飄揚,黨的戰(zhàn)斗堡壘牢牢筑在汛情最前沿。本報社長(總編)率領骨干記者,奔赴社旗、唐河、淅川、新野、鄧州等5縣(市),見證、記錄全市上下戰(zhàn)風雨、保家園的壯舉,凝聚、鼓舞共克時艱的昂揚士氣。

我們相信,只要同舟共濟、眾志成城,就一定能筑起銅墻鐵壁,打贏這場硬仗,奪取防汛搶險全面勝利。


最是風雨映初心

——社旗縣干部群眾防汛搶險速寫

咚咚咚!“李大娘趕緊起來,河水漲得快,必須盡快轉移……”7月16日2時許,暴雨如注、汛情嚴峻,社旗縣賒店鎮(zhèn)牌坊社區(qū)值班人員穿著雨衣、打著手電筒、踏著泥濘,挨家挨戶敲門,緊急組織群眾撤離。果然沒多久,不斷蔓延的河水導致潘河牌坊社區(qū)段堤岸出現(xiàn)長30余米、高3米的滑坡。

汛情就是命令。社區(qū)巡邏隊立即上報險情,拉起警戒線,放置救生圈、救生衣等防汛物資。70余家縣直單位的黨員干部沖上堤岸,武警河南總隊南陽支隊、民兵隊等救援隊伍也火速趕來。打樁、裝沙袋、傳送物資……大家顧不上渾身濕透的衣服和滿身的泥濘,爭分奪秒、全力以赴應對汛情。從沙土堆到堤壩,堤岸上傳遞沙袋的數(shù)百米長的人流形成了一條防汛鋼鐵長龍,蔚為壯觀。經過數(shù)小時的搶險,滑坡堤岸被緊急加固。

再看趙河街道劉莊村,持續(xù)了一夜的暴雨致使這里的積水最深處已經達到腰部,整個村莊成了一片汪洋,2000余名群眾被困。“迅速轉移受困群眾,確保一個不落!”村“兩委”班子堅定地表示,大家迅速行動,組織群眾轉移。“老人、婦女和兒童先上。”劉莊村治保主任馬賀斌和志愿者們駕駛著時風大三輪車,一趟趟轉移被困群眾。從早上8點到下午2點多,馬賀斌一口水、一口飯也顧不上吃。“看到群眾們安全轉移,我總算放心了。”馬賀斌憨厚地說。

還有汛情嚴重的李店鎮(zhèn)半坡村。“大娘別怕,我背您出去。”這里的洪水已沒過胸部,消防戰(zhàn)士一邊安慰老人,一邊把老人背了起來,戰(zhàn)友們則在周圍護送著村民在水中緩慢前行……半坡村地勢較低,此次需轉移群眾291戶635人。該鎮(zhèn)黨員干部多方組織力量防汛搶險,對行動不便人員以及留守老人等特殊群體安排專人接送,并在鎮(zhèn)初中設置臨時安置點,安排可口飯菜,讓群眾感受到“家”的溫暖。

……

哪里有險情,哪里就有黨員干部挺身而出的身影。這就是社旗縣防汛搶險的生動寫照。

7月15日22時至16日12時,社旗縣普降特大暴雨,縣內8座水庫溢洪道全部溢流,12條河道水位大幅上漲,城鄉(xiāng)嚴重內澇,45個自然村3773戶、12353人急需轉移。

社旗縣委、縣政府組織全縣黨員干部群眾全力參與防汛搶險。縣應急管理、水利、自然資源、城管、衛(wèi)健、公安、交通、電力等部門聞“汛”而動,縣鄉(xiāng)村三級共組織防汛搶險救援隊伍281支4913人,調配縣級消防應急隊、人武部民兵應急連、水利局搶險突擊隊等專業(yè)救援力量,與風雨搏擊、與險情賽跑,沖鋒在第一線,戰(zhàn)斗在最前沿。

大雨里,供電部門緊急搶修復電,義無反顧跳入沒過胸口的洪水中;救援隊員、黨員干部激流勇進,合力將受困群眾背出險境;安置點,轉移群眾吃著暖心的飯菜,身體不適還有衛(wèi)生院醫(yī)生照看……

一個個拼搏奮戰(zhàn)的身影,一條條道路修復搶通,一束束信號恢復,一袋袋物資轉運到位。全縣上下眾志成城、形成“一盤棋”,凝聚起防汛搶險的強大合力,穩(wěn)穩(wěn)托起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,更堅定了打贏這場防汛搶險硬仗的信心和力量。


向“峰”而行寫忠誠

——唐河縣迎戰(zhàn)洪峰過境紀實

這是一場驚心動魄的大考,這是一場風雨同舟的力量!

7月16日晚10時42分,唐河縣城區(qū)迎來50年一遇的最大洪峰,水位達97.31米,超過唐河城區(qū)站點警戒水位1.31米,流量達3400立方米/秒!

洪水滔滔,穿城而過,一瀉千里,百里長堤,堅如磐石。

為了迎戰(zhàn)這一刻,7月16日,唐河縣將防汛應急響應提升至Ⅰ級,旋即,一場全力以赴保證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的大戰(zhàn)拉開大幕,唐河縣上下聞“汛”而動,向“峰”而行,迅速開展防汛搶險救援行動,譜寫了一曲“面對洪峰,我們決勝不退”的動人篇章。

——洪峰到來前,共需要轉移14個鄉(xiāng)鎮(zhèn)街道79個行政村、3.1萬戶、7.8萬人。

——對濱河路鐵路橋至澧水大橋段唐河河堤6個缺口全部進行封堵,防止河水倒灌;對唐河河道289個爬坡路口,由所屬鄉(xiāng)鎮(zhèn)組織力量進行封堵、專人值守。

——集中調配救援隊伍44支2124人(其中武警600人、外地支援234人),25個鄉(xiāng)鎮(zhèn)街道自行組織救援隊伍513支、救援人員6800人。各鄉(xiāng)鎮(zhèn)街道、縣防指各防汛責任人全部上崗到位,24小時值守。

應轉盡轉,應保盡保,集中調配所有力量,這是唐河縣委、縣政府對人民至上、生命至上的生動詮釋。

7月16日下午1時,記者來到唐河縣臨港街道呂灣社區(qū),遠遠就聽到大喇叭傳來的聲音,原來,這是由街道和縣直各單位200余名黨員干部成立的防汛轉移小組在分派任務。

呂灣社區(qū)共有3個自然村,2400余人,從早上開始,社區(qū)已經逐戶通知,安全轉移。隨后,7個小組迅速按照名單進村,一戶一戶通知。雖然天氣炎熱,道路濕滑,但阻擋不住工作人員的腳步。今年92歲的白新有老人和老伴都腿腳不便,臨港街道黨工委副書記何長暖和同事把兩位老人攙出房間,并幫助老人將屋內物品收拾妥當。當居民杜洋和丈夫一起收拾物品準備轉移時,社區(qū)工作人員急忙上前幫忙,看著濕透衣服的工作人員,杜洋一家人十分感動,“有這樣的黨員干部,我們一萬個放心!”

一場猝不及防的暴雨,是一次力量的檢驗,更是一次黨心民心交融的試金石。在桐河鄉(xiāng)吳莊村,村民惠新民說起轉移工作贊不絕口:“7月15日,鄉(xiāng)里的黨員干部就安排轉移,村敬老院里的20多位老人,被村支書連夜轉移到安全地方!這次雨急水大,但黨員干部跟咱群眾心貼心,讓俺們有了主心骨。”

下午4時48分,記者來到唐河縣北京大橋,見到唐河水文測報中心主任曲波正和同事展開水文監(jiān)測。

“目前,水位96.83米……”從7月14日晚到16日,曲波和同事一直堅持在水文監(jiān)測一線,用精準的數(shù)據(jù)為唐河縣迎戰(zhàn)洪峰提供水文數(shù)據(jù)支持。“數(shù)據(jù)測得精準,報得及時,才能保證防汛安全。”曲波告訴記者。

像曲波這樣一直堅守在防汛一線的黨員干部隨處可見。為了有效避險轉移,唐河共組建44支2124人的搶險救援隊伍,儲備沖鋒舟75艘、橡皮艇80艘,鉤機78臺、鏟車78臺,運輸車輛73輛、乘人車輛60臺,沙袋6萬個,目前,所有應轉移人員全部轉移。

晚上6時,在臨港街道馬店村委安置點,63歲的胡定財和24名村民晚飯后坐在一起談天說地。“安置點對我們十分照顧,心里很踏實。”胡定財老人笑著說。

風雨同心,人民至上。截止到17日0時,唐河洪峰水位仍維持在97.31米,流量3400立方米/秒,而據(jù)預測,第三波洪峰于今日到來。

夜已深,雨未停,唐河縣黨員干部仍堅守在防汛第一線。“洪水不退,決不撤退!”這是他們對人民的承諾,也是他們忠于人民的寫照。


洪水無情人有愛

——淅川縣心系群眾筑牢防汛“安全堤”

7月16日下午2時,淅川縣厚坡鎮(zhèn)唐莊村黨支部書記李菅民掏出手機看了看天氣預報,徑直朝該村獨居老人王克蘭家走去。

“老嫂子,下午5點左右可能還有雨,你把屋里收拾停當還上前院吧,有啥需要記得一定給我打電話。”李菅民走進院子,一邊將糧食袋子提到石磨高處,一邊叮囑道。

77歲的王克蘭一看是村支部書記來了,笑著迎上前,感激地說:“還是你們操心,多虧前天晚上的救助,要不大雨灌進了屋,晚一點兒恐怕連我人也出不來……”

說起7月14日晚的那場大雨,王克蘭歷歷在目。

“13號下了一天雨,到14號下午五六點雨突然大起來,我吃罷飯迷迷糊糊在床上睡著了。”王克蘭回憶道,大概7點多,李菅民和幾位黨員來到家中把她叫醒,當時天色漸黑,她被扶出屋子走到院里時,嘩嘩流進來的水足有20厘米深。

當時,村支書帶隊,負責該區(qū)域的防汛網(wǎng)格員、黨員來了,鎮(zhèn)上的專業(yè)消防救援人員來了,載滿抽水泵、帳篷、沙袋、三輪板車、手電筒、方便面等應急物資的車也及時趕到。

“進屋的第一件事就是把電閘扒下來,防止雨天漏電,群眾的生命安全比啥都重要。”李菅民說,村里的防汛值班員看到村頭南莊橋的河水沒過了橋面,立即意識到有險情,一邊拉響防汛警報提醒村民,一邊聯(lián)動村部展開救援。

晚上8時,王克蘭等幾戶房屋低洼進水較多的群眾全部被安全轉移,晚11時,在多部門干部群眾的齊心協(xié)力下,積水漸漸消退。

聞“汛”而動,將群眾生命財產安全放在首位,積極做好防汛應急救援準備,這是淅川縣各鄉(xiāng)鎮(zhèn)面對汛情的承諾和生動寫照。

李菅民介紹說,唐莊村有7個自然村,其中6個自然村有11個低洼點,重點幫扶人群有47戶128人。每個自然村都設有5至6人的防汛小組,每個小組有24小時值班巡邏人員和突擊隊員,一旦發(fā)現(xiàn)汛情立即響應,搶險在前。

連日來,受強降雨天氣影響,淅川縣降雨量增多,7月14日厚坡鎮(zhèn)遭遇罕見暴雨襲擊,短時間內降雨量激增,導致部分低洼區(qū)域迅速積水,防汛形勢嚴峻。面對刁河、前河、塘堰河三大河流與周溝、立新、崗西、王營、王溝五座水庫構成的復雜水系及近期持續(xù)偏多的降雨量,厚坡鎮(zhèn)黨委、鎮(zhèn)政府立即啟動防汛應急預案,成立了由主要領導掛帥的防汛指揮部,迅速集結鎮(zhèn)村兩級黨員干部、民兵預備役及志愿者隊伍,形成了一支強有力的防汛抗洪突擊隊。

面對汛情,淅川縣各級黨員干部全員下沉,勠力同心,他們深入一線,對重點河段、水庫進行24小時不間斷巡查監(jiān)測,在重點部位、險工險段預置大型排澇車、大中型排澇機具、沖鋒舟、鏟車挖機、應急發(fā)電機等設備400余臺(艘),備足編織袋、砂石、救生繩等救援設備,嚴陣以待,確保第一時間發(fā)現(xiàn)險情、報告險情、處置險情。同時,積極協(xié)調各方資源,調集搶險物資,確保防汛抗洪工作有序進行。加強與氣象、水利等部門溝通協(xié)調,密切關注雨情、水情變化,為科學決策、精準施策提供了有力支撐,為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筑起了一道沖不垮的“堤壩”。


聞“汛”而動向雨行

——新野縣全力奮戰(zhàn)防汛搶險

汛情就是命令,救險就是責任。

作為白河、唐河、刁河、湍河四條河流流經地的新野縣,在持續(xù)降雨的影響下,汛情逐漸嚴峻。連日來,該縣各地聞“汛”而動,向雨而行,用實際行動確保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,奮力打贏防汛搶險攻堅戰(zhàn)。

7月16日下午,記者趕到新野縣王莊鎮(zhèn)東張店村時,這里剛剛處理完一起潰堤險情。站在東張店村村邊加固后的唐河河堤上,放眼望去滿槽的河水正湍急地向下游流去。經過鏖戰(zhàn),出現(xiàn)險情的唐河東張店村右岸堤壩被牢牢加固。

東張店村黨支部書記馬中麗告訴記者,7月15日早上5點左右,村干部在巡堤時發(fā)現(xiàn)一段二三十米長的河堤有垮塌跡象,村委會迅即向上級匯報。接到險情后,新野縣和王莊鎮(zhèn)迅速組織力量,對河堤進行除險加固。從15日下午7點開始,共投入搶險人員300余人、大型機械5臺,搶裝沙袋2萬余袋,對險堤自下而上多層加固。至16日凌晨1點多,搶險工作全部完成。

走下河堤便來到東張店村內。接近下午兩點,村中隨處可見村民在轉運家中重要物品到安全地方。東張店村村委大院內,高音喇叭正在播放轉移村民的通知。村委大院門口,兩輛大巴早已停靠,準備運送村民到集中安置點。

正在現(xiàn)場忙碌的新野縣交通運輸局二級主任科員山定安告訴記者,他們的主要任務是安全巡堤,目前安排了三組人24小時在堤上巡邏排查安全隱患,發(fā)現(xiàn)問題及時向指揮部報告。同時組織大巴客運車安全轉移村民。

“各單位集合,準備出發(fā),逐戶動員,確保下午3點前村民全部撤離。”下午兩點多,來自縣委組織部、縣紀委、縣公安局、縣交通運輸局等部門工作人員,以及鎮(zhèn)村干部列隊聽從安排,準備再次入戶做好轉移群眾工作。

東張店村幾公里外的王莊鎮(zhèn)初級中學是鎮(zhèn)上的一個較大的集中安置點。記者趕到時,已有村民被安置在這里,他們帶著簡單的換洗衣服。在學生宿舍一樓,來自喬灣村的村民喬吉平因身體不便,被安排在下鋪,他的妻子陪伴在身邊。“政府為村民安全著想,給我們安排得可周到了,真得感謝政府!”喬吉平的妻子連連稱贊。

據(jù)介紹,王莊鎮(zhèn)初級中學安置點主要安置喬灣村群眾。學校利用假期空置的寢室、教室以及食堂為轉移來的群眾做好后勤服務,保障群眾有地方住、有飯吃、有熱水喝。截至16日下午4點,已安置轉移村民300余人。

從7月14日開始,我市暴雨持續(xù),作為南陽盆地的出水口,新野縣防汛形勢嚴峻。該縣廣大黨員干部在縣委、縣政府的組織下,全力以赴打好防汛搶險這場硬仗。

記者在現(xiàn)場不斷聽到一個個感人瞬間。

因刁河上游來水流量流速不斷增大,上港鄉(xiāng)代樓村后王營、二郎堰發(fā)生不同程度決堤。面對險情,上港鄉(xiāng)黨員干部身先士卒,沖鋒在一線,對涉險區(qū)域開展全覆蓋、多輪次敲門排查,確保群眾全部轉移到安全區(qū)域,不落一人。縣人武部民兵應急分隊基干民兵與上港鄉(xiāng)黨員干部一起冒雨裝填、搬運沙袋,全力封堵滲水點,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。

7月14日至15日12時,施庵鎮(zhèn)最高降雨量達258.3毫米,村莊內澇現(xiàn)象嚴重。施庵鎮(zhèn)迅速響應防汛要求,組成了24支共計1200余人的應急救援隊伍,緊張有序地開展防汛搶險工作。救援人員分組深入低洼地區(qū),挨家挨戶搜尋被困人員,陸續(xù)將遇險群眾轉移至安全地帶。各村學校、村部設立為臨時安置點,為需要安置的群眾提供衣、食、住、醫(yī)等基本生活保障。

“汛情不減,我們不退,確保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是我們的最大職責。”新野縣防汛抗旱指揮部有關負責人堅定有力地說。


眾志成城筑“堤壩”

——鄧州市防汛搶險一線見聞

刁河波涌,洪水拍堤。

7月14日、15日的暴雨,讓鄧州市劉集鎮(zhèn)受到了50年一遇的洪澇險情,波濤洶涌的洪水一度漫過刁河水壩上沿,鄧州市應急、公安、消防、水利等部門和各救援組織,歷經兩天兩夜爭分奪秒、全力以赴,對受困地區(qū)與群眾展開救援與轉移工作。

7月16日,記者來到劉集鎮(zhèn)葛營村,踏上堤防一線、走進群眾安置點進行采訪。

當天,在通往一線大堤的路上,載滿石塊和砂土的卡車排成長隊,有序駛往險情區(qū)域方向。鄧州市征集挖土機、渣土車、裝載機等各類車輛50余臺,從劉集鎮(zhèn)周邊地區(qū)將石料、砂土運往刁河大壩一線的物料中轉站,一上午卸貨1000多立方米。

“從14日夜里至今,劉集鎮(zhèn)一共出動了5次地毯式搜救,搜救轉移675名群眾。”

生命重于泰山,救援分秒必爭。在接到命令后,劉集鎮(zhèn)出動150余名黨員干部、民兵,從周邊鄉(xiāng)鎮(zhèn)調撥志愿者,在深夜大雨中,逐戶敲響群眾家門,連夜帶著橡皮艇、沖鋒舟將全村群眾轉移至劉集鎮(zhèn)中學。轉移過程中,鎮(zhèn)村干部不顧大雨滂沱幫助群眾,有些行動不便老人,他們背起就走,有些不愿意放棄財產的鄉(xiāng)親,他們苦口婆心地做工作,最終受困群眾全部轉移至安全地帶。在劉集鎮(zhèn)中學臨時安置點,學校的學生宿舍都騰了出來,專門安置群眾。安置點內物資充足,有床、礦泉水、熱開水、方便食品等,醫(yī)護人員24小時為安置點群眾進行身體檢查、問診、發(fā)放藥品、用藥和飲食指導,并提供健康監(jiān)測。

“600箱水、200箱方便面、80箱饃片、150公斤面包……”臨近中午,在外鄉(xiāng)賢魏新征得知劉集鎮(zhèn)發(fā)生險情,購買三車物資送往前線,忙碌了一上午的施工人員也開始了午餐。部分安全抵達安置點的群眾,又返回救援一線,幫助施工隊送水送飯,加入到這場防汛搶險的戰(zhàn)斗中來……已經連續(xù)奮戰(zhàn)40多個小時的劉集鎮(zhèn)鎮(zhèn)長郭靖宇吃飯時和施工人員約定好下午繼續(xù)“戰(zhàn)斗”的時間。“嚴守堤壩防線,決不能掉以輕心!”郭靖宇反復叮囑。

漫堤隨時有可能發(fā)生,加固大壩勢在必行。劉集鎮(zhèn)高河村發(fā)生一處溢壩和一處管涌,由于部分區(qū)域險情嚴重,大型車輛無法進入施工區(qū)域,工人們搭起浮橋,將砂土裝在編織袋內,肩扛手提將搶險物資送到大堤。施工人員站在沒過胸口的湍急河水中,扶穩(wěn)樁子,打樁機將一根根樁子夯實,再拋入裝滿砂土的編織袋。

眾志成城,同戰(zhàn)洪魔。下午6點,4.2公里的大壩完成了加固工作,堤壩上紅旗迎風飄揚,一大批救援人員向險而行,筑起眾志成城的“鋼鐵堤壩”。

相關閱讀:

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

日本不卡高字幕在线2019,伊人色综合久久天天,欧美xxxx做受欧美88,亚洲一区日韩高清中文字幕亚洲 高碑店市| 赤峰市| 遵义市| 巴南区| 满城县| 浙江省| 宣武区| 城市| 宝清县| 定远县| 阿勒泰市| 东乡| 永城市| 石河子市| 额尔古纳市| 历史| 旬阳县| 历史| 阿荣旗| 汾西县| 合作市| 馆陶县| 特克斯县| 荔浦县| 永年县| 南靖县| 时尚| 黔东| 涟水县| 湘乡市| 长宁县| 阿克| 赤水市| 项城市| 武川县| 金沙县| 邓州市| 晋宁县| 客服| 囊谦县| 金昌市|